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智者大师的“性具”思想

    。20岁受具足戒。后又到大贤山,专研《法华》、《无量义》等经,尽得奥旨。  陈文帝天嘉元年(560年),23岁,遥闻慧思大师行深伊洛,名高嵩岭,住在光州(今河南)大苏山,定慧双修,解行并进。智者思贤...

    学 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360570.html
  • 天台禅法的特质——兼论《法华三昧忏仪》之修持

    圆融、圆顿止观、不定、渐次、四种三   昧、法华三昧忏仪、天台禅法   正 文   1缘起与目的   佛法虽然强调“解行并进”,要求实践必须与理论配合,然欲得佛法之真实受用,则“实修”终为最根本之道!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2960669.html
  • 《摩诃止观》片论

    》统摄“止观”上述广狭两方面意义,用于个人修行,是定慧相资,解行并重;用于弘扬教义,组织学说,则是教观二门的相资并重。  《摩诃止观》是智●晚年最为成熟的止观著述,从全书恢宏博大的体系来看,堪称中国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260831.html
  • 忏法与圆顿止观

    真实的教义研究反而无人间津。   智者大师鉴此时弊,遂将南朝的轻禅重讲与北朝的轻讲重禅之偏,予以均等,倡“解行并修”、“教观双运”之旨。大师之教观并重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5560879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

    “衣食行住等一切,都应依律制而实习。”而在律仪的生活中,要经常去听闻佛法,“精勤禅思”、“精勤佛道”──修习定慧。[71]在他看来,“解行相应”、“三学相资”的佛学,才是理想的佛学典范。  印顺导师在...

    黄文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0161069.html
  • 略论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的中国本位思想及其影响

    冲旷,解行渊深,为伏群邪,来游此国,显扬大法,汲引愚迷,妖妄之徒不知惭悔,谋为不轨,翻起害心,此尔可容,孰不可恕!众有一人伤法师者斩其首,毁骂者截其舌。其欲申辞救义,不拘此限。” 自是邪徒收敛,竟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1661290.html
  • 论杨文会振兴中国近代佛教

    思潮在晚明时代的佛教复兴中表现得更为明显,晚明四大师(祩宏、德清、真可、智旭)都不约而同地在理论上强调性相融通,并且注重真参实修。虽然解行并重是佛教一贯倡导的传统,融合的思想也不起自于明代,但晚明复兴的...

    张 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161500.html
  • 太虚印顺对中国佛学态度的比较分析

    等于天台离言谛,不须另开顿教,亦非别趋在诸教之夕卜乃对教义特示证德。净、密应复其辅行原位,不令嚣长过甚。净非可废诸乘解行之另一独特法门,密非判余为现教而独超其上之密教,亦非各宗各派宗见各持下之唯一修证...

    李宜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1961562.html
  • 佛学研究方法谈

    整体上,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佛教判教思想。   三 解行相应的学术研究   佛教是一种实践的哲学,佛陀在世时,就有人问过他有常、无常等玄学问题,但佛陀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,而是用一个比喻说,人中了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261921.html
  • 《华严法界观门》略论

    解行结合,得成正解正行。   《华严法界观门》中第二观为理事无碍观。这就是澄观所说的华严四种法界观中的理事无碍法界观。“理”和“事”与“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562030.html